10月28日,浙江文学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这座酝酿了20余年、建设了4年多的文学殿堂,是目前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省级文学馆,且领国内之先,建成浙江“文学大数据平台”,整合浙江文人、文脉、文章、文学地标等海量数据,由此驱动整座浙江文学馆的持续生长。一楼的文学驾驶舱、四楼的文学数字体验厅,以及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智慧场馆平台,都将因数字技术与日俱新。
浙江文学馆的文化数字化体系,是目前新华智云文化数字化实践的集其大成,是在参与建设长江、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挖掘弘扬浙江诗路文化、江西江右学派两大地域文化,呈现传播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良渚古城遗址之后,新华智云打造的又一省级文化数字化标志性样本。
浙江需要也值得一座文学馆。不必说自古越以来、魏晋以降的疏狂文采,也不必说千百人登临、千万首传诗的浙江诗路,仅在近现代历史变革的动荡中,以鲁迅JBO官网、茅盾两位文坛巨擘为代表,浙江涌现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作家,铸就了中国现代文学半壁江山。
和之江文化中心的其他馆相比,文学馆实在是一个新物种。中国一百多年前就出现了图书馆,仅被全国博物馆年度报告信息系统收录的博物馆就超过6100家,非遗馆更是很多县市区的标配,但文学馆,放眼全国却屈指可数。
2019年——正是浙江文学馆开工建设的那一年,被誉为“数字之都”的浙江,在诗路文化带建设中摸索出经验。浙江省建设诗路文化带伊始,就提出要融合数字化,实现可看、可听、可体验。
在此思路的启发下,此后的几年里,新华智云先后建成浙江诗词大数据平台及新华智云文化大数据平台,目前已经升级为融合大模型能力的智能文化大数据平台。在数据平台的赋能下,新华智云陆续建成二十余座诗路e站,并于2023年入选浙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
诗路文化带的实践经验表明,数字化和文学可以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数字化可以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文学变得生动可感,文学可以让不思而得、不勉而中的数字化更有人文关怀。
浙江文学源远流长,出现了数不尽的风流人物,留下了读不完的华美篇章,让不少寻常巷陌、绿水青山都有诗情画意。
为此,新华智云打造了一个整合文化大模型先进技术能力的文学大数据平台,首当其冲就是要包罗浙江历代文学数据。基于浙江省作家协会编纂的《浙江通志·文学志》,新华智云首期整理收集了浙江两千余年来的诗词数据,在建成鲁迅、茅盾两位文学巨擘的专属数据库之外,还汇聚了大量的历代知名作家和当代作家数据。此外,曾经见证浙江文学成长的文学地标数据也予以收录,例如名家故居、文学主题纪念馆等。
不止于此,一个活态的文学数字底座,除了了解脚下的这片土地,还需要了解此身所处的场馆和每日前来的游客。
因此,这个数字底座还汇聚了浙江文学馆的物联网数据和每日游客数据。游客与数字展项的每一次互动、留言、打卡,都在参与展项共创。根据游客的喜好、投票、反馈,这些数字化展项都会持续生长。
有了包罗万象的文学数字底座,整座浙江文学馆就是一个超大号的互联网应用,每天都在汇聚数据,每天都在产生数据JBO官网,每天都会根据数据变得更好。
这是由于自带数字属性,2023年4月,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浙江文学馆共同打造的“中国新时代文学大数据中心”落户浙江文学馆,这是全国首个全面系统构建文学数据体系、探索文学数字化应用的平台。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数据就不愁“好米”,因此“巧妇”就该登台亮相。浙江文学馆的“巧妇”,就是大数据加大模型,并以此打造了一批以体验传播优秀文化为目的的数字互动体验装备。
数字底座搜罗的海量数据,如何转化为专家点头、大众点赞的内容,是必须要思考与回答的问题。如何用展示浙江文学之宏大、之风雅、之磅礴,文字难以穷尽,大数据和大模型就有了用武之地。
在新华智云数字化赋能之下,文学大数据平台可以快速、智能地生产一个个精彩的文学图谱与文化视频。
例如,通过人工智能加大数据,文学数字平台可以基于数据生成作家的时间轴、行迹图、朋友圈,以及他们作品的词云、关键词,经过人工审核之后,这些成果就可以成为数字展项的基础组件。
如果游客想了解某个文学知识点,只需要扫码,就能在十余秒内收获这个知识点的推送,一则来自浙江文学馆数字平台的文学短视频,就会被机器快速、自动生产出来,供游客下载、分享。
如果说大数据能力是让海量文学数据变得清晰可见,那么大模型能力就是在你与文学之间建立链接。在文学数字底座基础上,新华智云也引入了诸多大模型能力,不断探索文学的可能性。
基于数据底座积累海量文学数据,通过利用大模型能力,既能利用智能对话形式,和游客一同寻找可能喜欢的作家、JBO官网作品、文学地标;也可以通过文生图功能,和游客一起共同想象文字可能的模样;还能利用图形迁移能力,和游客一起穿越时空,透过古代作家的画像一窥他可能的真实形象。
基于大数据和大模型能力的数字互动体验设备,可以生动呈现浙江文学。例如根据不同的日期、历史事件和新闻热点,再整合相关数据来动态更新展示内容,真正做到因时而异。同时,它可以不断感知游客的反馈、互动、爱好,为每位游客做出文学画像、推送不同的文学内容、生成不同的文化视频,真正实现千人千面。
走进浙江文学馆大厅,就能看到一个大屏,这是新华智云打造的文学数字驾驶舱。它的背后,是文学数字底座和智能生产能力,呈现出来的是中国文学地图、浙江文学地图、浙江文学馆智慧场馆等数字内容,并由此打造的一张“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网络。游客不仅知道了浙江文学,而且知道了和浙江文学有关的地标,为下一次慕名打卡提供好的去处。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数字化文学展厅的魅力,就需要移步四楼的文学数字体验厅。一个数据驱动、智能生成、常看常新的文学场所在此静候,它是浙江文学馆作为数字新物种的集中体现。
在这里,以全新的方式与游客一起表达对文学的感动、思考和遐想。同时,游客的每一次互动产生的数据,也将成为展厅的一部分。
很多人对文学最早的接触和最深刻的印象,往往来自于语文教科书。这里有《示儿》里壮志未酬的慨叹,有《背影》里对父亲的深情记忆,有《故乡》里挽留不住的乡愁……
这些课文不仅教会了我们语文知识,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更预告了很多不期而至的人生境遇。它们是我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引导着我们走向成熟和智慧。初读不知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
这是一个与游客共创的数字展项。在这里,游客通过扫描二维码,参与“您最难忘的课文”投票,每个人的选择将会丰富这一展项,让更多人了解到不同人心中最难忘的课文,共同回味那些陪伴我们成长的经典之作。JBO官网
一部浙江文学史,有说不尽的风流、道不尽的文章:先秦时期的《越人歌》,魏晋时期的文字风流,盛唐时期的唐诗之路,风雅宋韵的诗词歌咏,元明清时期的小说传奇,再到近现代占据中国文学半壁江山的“文学浙军”…… 数字体验空间的亮点,就在于这幅基于《浙江通志·文学志》制作的数字长卷,以历史为经、艺术为纬,以文学为魂、数字为形,呈现浙江文学悠悠历史。对于感兴趣的事件、人物,游客通过扫码,便可在十余秒内获得智能生产的知识点文化短视频,成为第N位文化守护者。通过联通文学大数据中台,这幅长卷实现了与时俱进、实时更新,未来浙江文学不断发展,事件还能不断更新进来,真正做到持续生长,呈现浙江文学继往开来、蓬勃发展的精彩篇章。
“后之览者,亦将之有感于斯文”。当年王羲之的感慨,像是一则文学预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年岁不同、阅历深浅,对文学的感触也会各有差异。
该展项联通文学大数据中台,通过大数据技术发现不同作品写作时的作家年龄。以年岁为线,勾连出同一年龄不同作家、同一作家不同年龄的代表作品、经典金句。游客可以看到不同年龄段作家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变化,也可以感受到他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思考和感悟。
在这个展项中,游客寻找自己与作家同龄时的经历与感慨,留存对文学的记忆。例如点击7岁,就能看到骆宾王7岁时写下的《咏鹅》,点击11岁,则能看到王阳明11岁时写下的《金山寺》。
或许在某个年龄段,我们与某位作家有着共同的心境和体验,通过与他们的对话和对比,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轨迹。
文学之于当下,意味着什么?它是避难所,它是理想国,它是天上的月,它是山间的风……每个人在文学中都能找到自己,更有可能由此发现更好的自己。目前,这里播放的是著名作家艾伟、麦家、王旭烽的文学回答,两边滚动播放的是众多读者、游客的文学感言。
这是一个游客与作家共创的数字展项,游客能够亲身感受作家们对于文学的致敬与感悟。通过多媒体展示、声光效果等手段,呈现作家们的作品、言论和心声,让游客更深入地理解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游客如果心有所感,也可以扫码上传自己的评论、心得,不过几秒就可以在大屏上看到自己的留言,与其他观众分享思考和观点。在这里,还可以欣赏其他人对文学的表达,并与他们进行交流和互动,共同探讨文学的魅力和意义。
一个一个文字的累积,一篇一篇作品的沉淀,一位一位作家的接力,JBO官网才造就了文学的博大与闪耀。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面对如此宏大的图景,我们又何妨作这一木一石?
在这个数字展项中,文学日历是每日更新、每日不同。例如今日是10月28日,鲁迅曾于1924年10月28日写下《论雷峰塔的倒掉》,这篇文章后来被收录入语文教科书,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篇。本展项就是围绕鲁迅,展示其朋友圈、人生时间轴、照片及故事。随着日期的变化,内容都会因时而异,所以游客可能每次过来都会看到不一样的内容。
通过联通文学大数据中台,汇集了丰富的文学信息和故事。因时而变、活态更新,用数据发现文学故事、讲好文学故事。
每一位作家、每一篇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故事,而这些故事的汇聚和传承,构成了文学的丰富多样性。通过这个展项,让更多人紧跟文学的脉搏,感受到文学的生命力和创新力。
100年后,文学会是什么模样?这是问题,也是提示。机器由人而造,它能否“写”出人的心声?
本展项着重展示大模型生成的文学主题内容,引发游客对未来文学的思考和想象。目前这里展示的是大模型基于鲁迅《呐喊》《阿Q正传》等名篇生成的图画,未来还会不断更新。
文学的魅力不止于拥有经典,更在于能持续地成就经典,不断地为人们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见证文学的发展和演变,一起探索未来的文学世界,为文学的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最后这个展项中,游客可与文学智慧之树进行对话,可以在互动中探索更深层次的文学主题,思考更广阔的文学意义。游客的声音与智慧之树的回应相互交织,共同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学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文学智慧之树是基于文学大数据平台及大模型驱动,不同于通用大模型,它的背后有着海量文学数据作为支撑,游客与它的每一次对话,都可以帮助它升级完善,回馈更好的回答内容。
文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触发每个人内心的共鸣。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和理解方式,因此文学因每个人而向前。
行至此,文学数字体验厅也接近尾声,但是游客的文学之旅未完待续,浙江文学之路未完待续,而这个续写人,正是我们自己。每个人都可以扫码,留下自己对于文学的感言、感悟、感动,游客也可以点击查看其他人的留言,它是一张许愿墙,也是一座纪念碑——它存留的是大家对于文学的愿望,纪念的是文学之于我们的影响。
作为数字新物种,浙江文学馆对于公众开放只是开始,它不仅将接受千百万游客的参观和审视,也会因为游客的参观和审视而日趋完善。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华文化如此,浙江文学馆如此,文化数字化也是如此。